开云体育官网:利兹联豪取三分!圣彼得堡成功晋级
at 1个月前 ca 德甲 pv 12 by admin
摄影的世界从未停止改变,但是它变化的速度或许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快。日前,富士宣布对FP 100C撕拉胶片的停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胶片的讨论。人们对胶片时代的怀念,使得这种“复古”的影像潮流始终不退,胶片甚至一度呈现复苏之势。我们找来了六位“行家”,一起聊聊胶片是否真的还活跃在摄影领域。如果用数码的便利性挑战胶片的品质,又会是谁输谁赢呢?
使用胶片是一种体验,更是一种态度
冯建国:我从1996年开始,一直使用8×10英寸的大画幅相机拍摄作品,主要使用黑白胶片,偶尔也拍摄彩色胶片。20年的时间过去了,至今初心未变,一直探索和分享着胶片摄影的乐趣和魅力。我至今拍摄的几个系列作品,一直是使用大画幅8×10黑白胶片的,包括后期的冲洗,暗房的放大制作,到最后的装裱我都一直亲力亲为,也没有办法交给他人来做。胶片摄影创作对我来说充满了无穷的挑战和魅力,我对摄影创作的理解不光是构思和按下快门的过程,后期制作也非常重要,特别是采用钡地纸基相纸制作的银盐照片,黑白灰的影调过渡纯滑而优雅,既纯粹又耐看,对我来说,至今为止其他材质还无法代替。
这幅名为《西部旅路-读经的小僧人》的照片是由冯建国于青海久治拍摄的,使用了8×10英寸相机,柯达Tri-X胶片,依尔福可变反差FB暖调相纸。在弱光的环境中,暗部到亮部的过渡沉着且有厚度,相纸能很好地体现出脸部的光感和熠熠生光的眼神。
Neil Hibbs:直到今天,胶片产品仍然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。虽然挑战是显而易见的,但胶片是一项成熟而有效益的技术,我们始终是它的忠实拥护者并坚定地维持着它的生产。很多成功的摄影师会继续使用胶片或者从数码回归胶片。这种独特的介质,使得他们能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,并且带领他们不断探索胶片和暗房的创意潜力。使用胶片拍摄,还可以让用户建立起可靠并有收藏价值的实体作品档案。
陈萧伊:对于胶片和数码的选择,我保持着比较中立的态度。从个人偏好来说,我肯定是会持续拍摄胶片的,但我对于数码照片并不排斥。胶片从保存、携带到后期冲洗、扫描会花费不少时间,数码在这一方面会方便一些,并且节约时间。不过胶片是一种物质实体,不像数码照片只是储存在电脑的虚拟空间中。从这一点来看,胶片让我觉得非常有安全感。
龙彤:对于我而言,胶片和数码只是两种方式,从百年摄影发展来看,胶片和数码都完全能胜任日常的拍摄乃至更高级的创作。很多人都同时保留了数码和胶片两套系统,数码用于工作,胶片更多是用来把玩和休闲拍摄(因为现在胶片也不便宜)。
Maria Mann :欧洲新闻图片社如今已经完全数字化了,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必须要与其他机构竞争,而时间就是一切。如果有摄影师想用胶片拍摄然后扫描数字文件给我们,只要这是一个长期项目而且是他真心想这么做,我们也完全会接受,而且我个人非常欣赏这样的创作。但是对于突发新闻报道而言速度是第一位的。不过我仍然认为,很多媒体会考量作品的方方面面,然后再作出选择。
Rachel Rebibo :我学习摄影就是从胶片开始的,而由我创办的www.istillshootfim.org这个网站,最初只是展示一些我用古董相机拍摄的照片。在Tumblr网络社区里有个“提问”的功能,于是人们逐渐开始向我询问很多技术上的问题,从那时起一个庞大的社群开始逐渐成长起来。现在,我们在Tumblr上有着20万粉丝,这可算是相当有影响力。我们有一些非常出色的摄影师,他们的作品不断在网站上出现,让大家看到胶片是如此独特而迷人。
这幅动人的日出场景是Rachel Rebibo在毛里求斯拍摄的,尼康FM2相机,富士Superia 400胶片。她认为:“胶片可以包含更多不同层次的白色调,用胶片冲洗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效果要更好些。”
胶片具有其独特的魅力
Rachel Rebibo :胶片的优势有很多,如果你用胶片拍人物,甚至不需要修图,因为皮肤在胶片上会表现得更好,在高光和阴影区域也会有更多的影调细节,胶片可以包含更多不同层次的白色调,我一直认为胶片洗出的照片效果就是要更好些。
冯建国:胶片材料自身所拥有的品质和魅力,是我选择它的原因。
龙彤:最吸引我的是胶片会有一种无法预测的色彩,和自然的颗粒之感。现在的数码相机拍摄出的图片,很多时候拍摄之前就能预测出成片大概的样子。而胶片则不同,因为不同类型的胶卷,以及冲扫品质的不同,出来的效果完全无法预期。
这张照片是由龙彤在巴西圣保罗Luz火车站拍摄的,浓重的红色调为火车站增添了几分复古的感觉。这张照片使用了LOMO 50-200 Red Scale胶片,因为不同的曝光设置,最终呈现出的色彩会在几个颜色间偏移,这样的“杂技”胶片现在很少有人用了。
Neil Hibbs :我想,重点并不仅仅在于最终拿到的成果,更多的是过程的体验。用胶片拍摄意味着你必须更谨慎地构图、曝光、选择胶片甚至选择相机。如果你在暗房里冲洗自己的照片,那更是一个额外的创意工序。这会为你最终得到的画面增添情感的附加值,并且带给你无与伦比的成就感。
经典大师对胶片摄影的诠释,是一代人追随胶片的精髓
冯建国:我一直十分欣赏的摄影师有:近代摄影教父艾尔弗莱德· 施蒂格利茨(Alfred Stieglitz)、“直接摄影”的实践者保罗·斯特兰德(Paul Strand)、雕塑自然形态的大师爱德华·韦斯顿(Edward Weston)、演绎大自然交响乐的安塞尔·亚当斯(Ansel Adams), 还有时装、肖像摄影的常青树理查德· 阿威顿(Richard Avedon),以及阐述当代艺术永恒时空的杉本博司(Sugimoto Hiroshi),他们把胶片摄影发挥到了极致,变成不朽的经典。
陈萧伊:我喜欢的很多摄影师都在用胶片创作,但还是要根据作品内容而去欣赏,并不会只因为使用了胶片拍摄而去追崇。经典的摄影师,例如麦诺·怀特(Minor White)、哈利·卡拉汉(Harry Callaham)、阿隆·西斯金德(AaronSiskind)这些大师们把做暗房当成了一生的事情,照片也非常迷人。还有我很喜欢的摄影师莎莉·曼(Sally Mann),也是一位使用大画幅相机的摄影师。我也有很多喜欢的当代摄影师,但现在很难说清摄影师是否使用了胶片拍摄。
Rachel Rebibo:史蒂芬·麦凯瑞(Steve McCurry) ——用胶片来抓拍纪实影像的大师。还有赫尔穆特·牛顿(Helmut Newton) 和赫伯· 利兹(Herb Ritts)都是极为出色的传奇摄影师。
Maria Mann:我首先想到的是布伦达·安·肯尼利(BrendaAnn Kenneally), 她的作品非常棒。我也是亨利·卡蒂埃·布列松(Henry Cartier-Bresson)的粉丝,我的墙上有一张他的签名作品,简直百看不厌。
数码还是胶片,在于自己的选择
Maria Mann :我并不觉得数码照片有什么地方比胶片好。我热爱胶片,从胶片时代中成长,自己冲卷、洗照片。不过我觉得在可允许范围内,Lightroom和Photoshop里的那些润色技巧的确可以为数码照片加一些分。在欧洲新闻图片社,我们有一整套规则,规定了数码照片的编辑过程中哪些修饰是可以允许的,这些规定基本与国家新闻摄影师协会的标准一致。
龙彤:在拍摄上,数码相机可以进行长时间连续的工作,并可以通过实时取景等手段在前期上修正一些瑕疵。对于胶片而言,如果现在使用了一款ISO 50的卷,若是白天没有拍完,晚上要想继续拍就不好办了。
陈萧伊:快捷是关键。对于拍新闻摄影来说,数码是胜过胶片的这也是需求问题。并且对于大多摄影爱好者来说,其实数码相机才是他的主要工具。毕竟追求高品质的冲洗和扫描其实也是挺费神费力的事情,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。
昂贵的胶片,廉价的市场
Maria Mann:摄影向数码的转型又前进了一步,在市场上因为数码照片更易得,而且可以立即出售。我的想法不一定对,但是我认为胶片版本的照片更独特、更珍贵。如果你看看数码照片的价格和成本,可能会觉得非常可悲——尤其是那些只需几块钱就能下载到手机的照片。这就是这场转变的核心:因为数码照片的数量变得如此之多,它们在消费者意识中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。对于销售者也是一样——他们认为只要一点儿钱就可以把这些照片卖出去。这就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问题。
Neil Hibbs :近几年,胶片在销售方面出现了相当大的回升,尤其是中画幅胶片的销量。我们看到,新一代的人们开始用胶片拍摄,而那些曾经用过胶片的摄影师,在使用数码相机多年之后又重返胶片,将它作为一个补充或者多样化的选项。此外,还有一个显著的趋势,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胶片拍摄,然后扫描为数码文件便于复制或者将它们分享到社交媒体。而在摄影爱好者市场,相纸的销量仍然在下降,不过已经不再像过去下降得那么厉害了。而专业的纸基相纸仍然非常畅销。
胶片是学习摄影的必选项
冯建国:胶片摄影的技术手段和最终呈现方式多种多样,有着无穷的乐趣和魅力。摄影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去了解、理解和探索其中的奥妙。另外,从对摄影史和经典摄影作品的学习和理解的角度来考虑,胶片摄影的学习和理解也十分必要和重要。我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负责摄影专业工作后,得到学院的支持,重新组建了传统的暗房,开设胶片摄影和传统古典工艺制作的课程,让学生有体会和理解传统胶片摄影和传统古典工艺制作(包括银版摄影、湿版摄影、铂钯印相工艺、银盐工艺)的学习机会。
Neil Hibbs:胶片是帮助人们学习摄影基本概念的完美媒介。它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,让人们探索摄影作为“手工艺”的一面。我倾向于把胶片摄影看作一种近似于绘画的创作,其中饱含着感情,而这种感情是无法复制的。
陈萧伊:在摄影教育上,尤其是暗房的工艺,在我看来是最应该掌握的技术。除了胶片的原理等,有些时候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暗房技术,才能真正意义上“明白”一些照片,比如在看到一些大师作品时,定会有不一样的领悟。同时,这也是一种训练,让学习摄影的人懂得在除了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之外,应该考虑更多的问题。这种训练会让人谨慎。
龙彤:胶片是摄影的基础,在趋向快餐化的摄影行业中,理解、尊重和学习使用胶片能帮助自己更深刻的认识摄影。
少数人的自娱自乐?
冯建国:从2000年开始,中国掀起一股大画幅胶片摄影的高潮,至今依然在发展壮大中,长盛不衰。每年的12月份,在北京有一次民间主办的中国大画幅摄影年会,到去年(2015年)已经举办了九届,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画幅摄影爱好者两三百人参加,其规模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。这种现象对中国摄影的全面健康发展,与世界摄影的接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陈萧伊:国内胶片摄影的现状其实挺好,我认识的摄影师们都还是会使用胶片创作,并非全部是数码摄影。从购买胶片,到冲洗,输出,都还是能找得到地方,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,并没有某一环节消失或者被取缔了。只是肯定会有不足,让大家觉得似乎没办法跟国外的胶片领域相比,但这并不影响中国胶片摄影的发展。
陈萧伊的《Shuga》系列作品。她认为,有些时候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暗房技术,才能真正意义上“明白”一些照片,比如在看到一些大师作品时,定会有不一样的领悟。
龙彤:对于一些人来说,中国的胶片摄影现状就是玩胶片的小圈子在自娱自乐。“胶片摄影”一词的曝光率并不会因“小众”而上升,这种现状也是难以改变的,也没有什么不好吧,胶片终归会是一个小圈子。
拍胶片?思考!再思考!
Maria Mann :我想胶片是一种珍贵的事物,它的数量是有限的,因此也要用同样珍视的态度去对待它。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要有它的意义,你要用自己的头脑、也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思考画面。我觉得胶片是一种更为私密的东西,而当你在暗房中亲手冲出自己的作品,那是一种很难言喻的惊喜。所以,好好把握你拍摄的每一帧画面。
龙彤:因为胶片的原理,为了得到理想的照片,你需要认真思考之后再按下快门。久而久之,这种锻炼能提高自己发现周围兴趣点的能力,也能磨练自己的摄影基本功。所以胶片摄影是一种训练,是回归到最基本的东西,当能熟练使用胶片的时候,数码也会得心应手。我建议:在数码浪潮下坚持拍胶片吧!
陈萧伊:在珍惜着拍摄的同时要更多地思考自己想要拍出的效果,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操作,去探索胶片的魅力,去发挥和使用这种媒介可以达到的一种极致。也只有这样,胶片摄影才不会最终沦为一种情怀的副产品,而只剩下一个空壳般的“噱头”。
冯建国:真正意义的摄影家,应该对摄影本体语言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,应该对摄影的技巧和技法运用自如。摄影创作,既是摄影家思想的表达,也是摄影家技术技巧的表达,光有技术的影像会显得苍白,没有技术的影像又显得粗糙业余,两者不可偏废。
胶片不会亡!
Marian Mann:人们认为只有艺术摄影师仍然使用胶片,但我完全不这么看。胶片能带来非常私密的体验。我想,这才是胶片最大的感染力所在。仍然有很多摄影类型是使用胶片的,从社会记录到艺术摄影,胶片并未消失。我对此既有期待,也有信心。
冯建国: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,使用胶片的摄影家还有不少,特别是摄影的大家。胶片摄影依然还有它存在的空间。
陈萧伊:在专业领域里,胶片依旧是不可取代的一个部分。由于中画幅与大画幅所用的数字后背价格昂贵,相比之下,胶片既能得到很高的品质又便宜了很多。所以我希望胶片能有长远的发展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使用胶片拍摄了,可能是潮流趋势,也可能是胶片作品的魅力,对于胶片来说都是好事。
Neil Hibbs :这取决于能否让胶片保持易用和平价。还有那么多人从未体验过暗房冲洗的魔力,他们真的错过了太多,我也希望能够看到家庭暗房的复兴,让胶片摄影重新回到大众文化的视野中。不过在业务领域中,客户们更看重的是胶片所拥有的工匠及工艺气质。对于摄影师来说,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随波逐流,而胶片就恰好提供了一条“另辟蹊径”的方式,也使得它在数码大潮中得以幸存。
冲洗和显影是一个私密的体验,Neil Hibbs希望能够看到家庭暗房的重新兴起。“很多人从未体验过暗房的魔力,他们错过太多了。”
本文转载编辑自FOTOMEN.CN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开云体育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开云体育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